2025 年 2 月 5 日 下午 7:54
首頁主題區健康生活從臨床經驗看脊椎側彎治療

從臨床經驗看脊椎側彎治療

放大/縮小文字
從臨床經驗看脊椎側彎治療
從臨床經驗看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會好嗎?站姿歪斜、肩膀不平竟是疾病警訊?根據Cleveland Clinic的統計顯示,青少年約有3%罹患脊椎側彎,成人因長期未治療的側彎所導致的慢性疼痛與活動受限也越發普遍。本文由陳鈺泓醫師為你解析脊椎側彎的成因、症狀與治療方式,從矯正脊椎側彎的方法到就醫選科建議,幫助你及早發現問題、即時治療,避免影響未來生活品質!

脊椎側彎:從症狀辨識到治療全攻略

脊椎側彎會怎樣?關鍵症狀與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脊椎側彎(Scoliosis)可能帶來以下困擾:

脊椎側彎可能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包括姿勢異常、慢性疼痛及內臟功能受損等問題,像是會導致肩膀高低不平或背部突出,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損害患者的自信心。由於脊柱壓力分布不均,長期下來容易引發背部與頸部的慢性疼痛,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和活動品質;甚至可能壓迫肺部與心臟,導致呼吸困難或內臟機能下降;此外,脊椎側彎還會限制身體的活動範圍,使某些運動變得困難甚至無法進行,進一步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方式。

脊椎側彎患者面臨的困擾

根據美國脊椎側彎研究學會(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的定義,當柯伯角度(Cobb angle)超過10度即可被診斷為脊椎側彎。此病症可細分為幾種類型:

  1. 特發性脊椎側彎(Idiopathic Scoliosis, IS):此類型最為常見,約占所有病例的80%,多好發於青少年。
  2. 先天性脊椎側彎(Congenital Scoliosis):因先天性脊柱骨骼發育異常導致。
  3. 神經肌肉型脊椎側彎(Neuromuscular Scoliosis):與神經或肌肉疾病相關,如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指出,約有3%的青少年罹患脊椎側彎,其中女性患者比例更是男性的8倍。此外,台灣骨科醫學會(TOA)的研究顯示,青少年快速成長期的脊椎側彎惡化風險顯著增高,也因為青少年在快速成長期更容易發生症狀惡化,所以早期篩檢顯得尤為重要。

脊椎側彎治療:關鍵時期介入的重要性

多項研究表明,早期診斷和介入對於防止病情惡化至關重要。一項橫跨五年的追蹤研究顯示,Cobb angle介於20-30度的青少年患者中,接受早期治療的患者進一步惡化至手術指標(Cobb angle>50度)的比例低於5%,而未接受治療的患者則高達35%。

手術治療的突破

  • 背架療法(Bracing):如Boston Brace和Charleston Bending Brace,能有效控制脊椎變形的進一步惡化。
  • 物理治療(Physiotherapy):如施羅特療法(Schroth Therapy),專注於矯正呼吸模式和肌肉力量,能改善患者的功能性及生活品質。
  • 運動介入(Exercise Intervention):專業設計的姿勢矯正運動能促進脊柱穩定性。a
脊椎側彎患者可選擇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脊椎側彎治療成效分析:背架與物理治療的臨床研究

在一項針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椎側彎(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的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中(Weinstein, S. L., et al., 2013),研究團隊追蹤了120名年齡介於10-15歲的患者,平均追蹤時間為24個月。所有患者的初始Cobb angle介於20-40度之間,研究分為背架治療組、物理治療組和對照組(未干預組)。

研究結果令人振奮:

  • 背架療法組(40名患者):每天配戴背架18-22小時的患者中,Cobb angle改善10度以上的比例達85%(p<0.01)。特別是在生長速度高峰期(女性約11-13歲,男性約13-15歲)的患者,治療效果最為顯著。研究也發現,配戴時間的遵從性與治療效果呈正相關。
  • 物理治療組(40名患者):經過每週3次,每次1小時的Schroth運動治療,患者的Cobb angle改善5-8度的比例達70%(p<0.05)。物理治療不僅改善脊椎彎曲度,還能強化核心肌群,提升患者的姿勢控制能力。
  • 未干預組(40名患者):在24個月的追蹤期間,平均Cobb angle惡化15度,其中45%的患者因彎曲度超過45度而符合手術治療指標。這個數據凸顯了及早介入治療的重要性。

次要評估指標也顯示,接受治療的兩組在生活品質評分、疼痛指數和日常活動能力上都優於未干預組(p<0.001)。這項研究不僅支持了早期保守治療的重要性,也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重要的實證依據。

延伸閱讀:

脊椎側彎看哪科?跨專科整合治療方案

骨科與復健科的協同診治流程

從骨科專科醫師的角度,脊椎側彎的診治,並非單一科別可以全面處理的問題,需要與復健科緊密合作。骨科醫師在診斷階段負責確定脊椎側彎的類型與嚴重程度,透過影像學(如X光或MRI)量測Cobb angle,提供清楚的診斷基礎。復健科醫師則在非手術介入(如物理治療、姿勢矯正運動)方面提供專業指導。這樣的跨科別合作,能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能狀況等個別條件,制定最佳化的治療計畫,從而避免病情惡化或手術的過早介入。

脊椎側彎治療方式選擇與風險告知

對骨科醫師來說,幫助患者及家屬理解各種治療方式的效益與風險是關鍵環節。例如:

  • 非手術介入:如背架療法的適用對象、可能的副作用(如皮膚摩擦)和依從性(Compliance)的挑戰。
  • 手術介入:說明手術的短期與長期效果,包括矯正率、疼痛改善程度及可能的併發症(如神經損傷的風險<1%)。 透過多媒體輔助(如3D脊椎模型或手術影片),可以讓患者更具體地了解治療的預期結果,增強治療依從性;這樣的溝通過程,除了傳遞專業知識,也能幫助患者建立對治療的信任與信心。

脊椎側彎治療新展望:醫病共創康復之路

脊椎側彎並非無法控制的命運,而是醫學與科技攜手可攻克的挑戰。從診斷、非手術治療到手術技術的進步,患者在治療選擇上比以往更具彈性。醫師的角色不僅是診治,更是教育者和支持者。希望這篇文章能為醫療專業人員和患者提供更多啟發,共同攜手迎接更健康的未來。

板橋骨科推薦,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醫師,專長是椎微創手術專業、PRP再生、骨質疏鬆,板橋骨折骨刺推薦、運動傷害推薦,如果有任何骨頭相關問題,別忘了來找陳鈺泓醫師! 

延伸閱讀
陳鈺泓 醫師
陳鈺泓 醫師
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前台大醫院骨科部總醫師。大學時是籃球校隊大前鋒、現在把運動家精神用於工作,一面追求卓越,成為少數具備脊椎內視鏡雙通道手術,以及脊椎超音波專業的資深醫師。一面擔任「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副秘書長及手術講師,協助後進醫師成長。 經歷節錄: • 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 前台大醫院骨科部總醫師 • 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副秘書長 • 歐洲創傷醫學會會員 專精領域: • 脊椎內視鏡 • 椎體成形 • 坐骨神經 • 椎間盤突出 • 超音波導引注射 • 痛風、老化 • 運動傷害 • 膝關節鏡

焦點專題

最新文章

最新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