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8 日 下午 3:05
首頁主題區健康生活頸椎骨刺 怎麼辦?原因、症...

頸椎骨刺 怎麼辦?原因、症狀、治療、改善一次看

放大/縮小文字
女人脖子痛

頸椎骨刺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頸部會長骨刺呢?當頸椎出現骨刺時,會有什麼症狀?如果發現自己有頸椎骨刺,該怎麼辦?它會自己消失嗎?如果骨刺壓迫到神經,又該如何治療呢?什麼情況下需要考慮神經外科手術?這篇文章由神經外科 謝炳賢醫師,帶你一起了解頸椎骨刺的成因、症狀以及從保守治療到微創手術的各種治療方式,學習如何照顧我們的頸椎健康。

頸椎骨刺是什麼?

頸椎骨刺是頸椎骨頭上長出的異常骨質突起。

頸椎骨刺就是在頸椎的骨頭上,長出了不該有的骨頭。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長期的壓力或磨損,導致身體想要保護脊椎,所以在骨頭邊緣長出了額外的骨質。它們看起來像是小小的尖刺或突起,但其實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不過這些骨刺有時候會壓到神經或血管,造成不舒服的症狀。

快速了解頸椎骨刺

  1. 形成原因:長期姿勢不良、頸部受傷或老化都可能導致頸椎骨刺的形成。這是身體試圖增加支撐力的一種反應,但有時反而會造成問題。
  2. 常見症狀:頸部疼痛、僵硬感、頭痛,嚴重時可能會有手臂麻木或無力的感覺。不過,有些人有骨刺卻沒有任何症狀,完全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
  3. 診斷與治療:醫生通常會透過X光或核磁共振來確診。治療方式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嚴重的話可能需要手術。

頸部為什麼會長骨刺?

頸部長骨刺主要是因為,長期的壓力和磨損導致的自我保護機制

頸部長骨刺其實是身體的一種防禦反應,當我們的頸椎長期承受過多壓力或磨損時,身體會試圖增加骨頭的支撐力,於是在骨頭邊緣長出額外的骨質,也就是俗稱的骨刺。這種情況常見於長期姿勢不良、頸部受傷或單純因為年紀增長而引起的退化性變化。雖然骨刺是身體想要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但有時反而會造成不適。

頸椎骨刺

頸部長骨刺主要原因

  1. 姿勢不良:長期低頭看手機、電腦,或是睡覺時枕頭太高太低,都會讓頸椎承受過多壓力。這樣日積月累,很容易造成頸椎退化,進而長出骨刺。
  2. 運動傷害:某些運動如舉重、跳水等,會對頸部造成較大的衝擊。如果不當使用或是受傷後沒有好好休息,可能會刺激骨刺生長。
  3. 自然老化: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骨頭和軟骨會逐漸退化。這是很自然的過程,但也可能導致骨刺的形成,保持適度運動和均衡飲食可以減緩這個過程。

頸椎骨刺常見症狀?

頸椎骨刺的症狀包括頸部疼痛、僵硬,嚴重時可能壓迫神經導致更多不適。

頸椎骨刺的症狀其實很多樣,有些人可能完全沒感覺,有些人卻會感到明顯不適。常見的症狀包括頸部疼痛、僵硬感,甚至可能引起頭痛。如果骨刺壓迫到神經,情況就會變得更嚴重,可能會感到手臂麻木、無力,甚至影響到平衡感。不過,這些症狀不一定代表有骨刺,也可能是其他問題造成的,所以最好還是去看醫生做詳細檢查。

頸椎骨刺主要症狀

  1. 頸部不適: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頸部疼痛和僵硬,你可能會感覺脖子轉動時不太順暢,或是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會特別不舒服。有時候疼痛還會延伸到肩膀。
  2. 神經相關症狀:如果骨刺壓到神經,可能會出現更多症狀。例如手臂、手指感到麻木或刺痛,握東西的力氣變小,嚴重的話甚至會影響走路的平衡感。
  3. 頭痛症狀:有些人可能會因為頸椎骨刺而經常頭痛,特別是後腦勺的位置。還可能會有頭暈或耳鳴的情況發生,這些都可能和頸椎問題有關。

頸椎有骨刺怎麼辦?怎麼治療?

頸椎有骨刺時,可以透過居家保健、治療或手術等方式來改善症狀。

發現頸椎有骨刺不用太緊張,很多人其實都有骨刺但沒有明顯症狀。如果真的感到不適,首先可以調整日常生活習慣,像是改善姿勢、做一些簡單的頸部運動。如果症狀持續,就該找醫生評估。醫生可能會建議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或是使用頸圈來減輕壓力。只有在症狀非常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時,才會考慮動手術,重點是要及早處理,避免情況惡化。

一個男人抱著他的脖子

治療頸椎骨刺的方法

  1. 生活習慣調整:改善平常的坐姿和睡姿,避免長時間低頭使用 3C 產品。可以常常活動脖子,做一些簡單的頸部伸展運動,這樣可以減輕頸椎的壓力。
  2. 保守治療: 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及注射治療。物理治療可以幫助強化頸部肌肉,減少骨刺對神經的壓迫。藥物可以緩解疼痛和發炎。必要時可進行類固醇或增生療法注射。
  3. 神經外科手術: 當保守治療無效,且出現以下症狀時需考慮手術:手臂嚴重無力、手指精細動作困難、步態不穩、脊髓病變等。常見手術包括前位頸椎椎間盤切除融合術或後位椎板切除術。

現代微創手術具有傷口小、出血少、恢復快的優勢,大多數患者術後隔天即可下床活動。

頸椎骨刺會消失嗎?

頸椎骨刺通常不會自行消失,但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和保健來改善症狀。

頸椎骨刺一旦形成,基本上是不會自己消失的。這是因為骨刺是身體長期受壓後形成的骨質增生,就像樹木的年輪一樣,是身體的一種防禦機制。不過,雖然骨刺本身不會消失,但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方法來減輕它造成的不適。重點不是要消除骨刺,而是要管理症狀,讓它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只要做好保健,很多人即使有骨刺也能過得很好。

改善頸椎骨刺的方法

  1. 改善生活習慣:調整日常姿勢,特別是坐姿和睡姿。減少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或電腦,定期做頸部伸展運動。這些小動作長期下來,可以大大減輕頸椎的負擔。
  2. 物理治療:在專業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可以強化頸部肌肉,改善血液循環,減少骨刺對神經的壓迫。這種方法雖然見效慢,但效果通常很好。
  3. 藥物和其他治療:如果疼痛嚴重,醫生可能會開立止痛藥或消炎藥。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建議使用頸圈或進行局部注射治療。這些方法都能幫助緩解症狀,讓生活品質提升。
  4. 手術治療考量: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積極考慮神經外科手術:持續性手臂無力超過6週、精細動作明顯退化(如扣釦子困難)、步態不穩或平衡感變差、保守治療3個月無改善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早手術可避免神經功能永久性損傷,現代微創技術讓手術更安全、恢復更快。

總結與建議

面對頸椎骨刺,我們不需要過度驚慌。大多數情況下,透過適當的保健和治療,都能有效控制症狀,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重要的是要及早發現、及早處理。如果你經常感到頸部不適,或是有疑似骨刺壓迫神經的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同時,平日也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做一些簡單的頸部運動。預防勝於治療!讓我們一起重視頸椎健康,擁有輕鬆自在的生活。

若症狀持續不見改善,建議儘早諮詢謝炳賢醫師,獲得適當的治療與建議!

延伸閱讀
謝炳賢 醫師
謝炳賢 醫師
宜蘭陽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在醫師工作上重視細節、一絲不苟,脫下醫師袍之後是一個熱愛新奇刺激事物、動靜皆宜的大男孩。喜歡衝浪、聽電子音樂、有時也會打電動、下廚做菜。在朋友們養了三隻貓的年紀,我養了三個小孩,大家都說我是真勇者。最喜歡的顏色的桃紅色。 經歷節錄: • 宜蘭陽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 前雙和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 • 圍棋業餘一段 專精領域: •頸椎、腰椎 •微創手術 •腦震盪 •腦中風 •坐骨神經痛 •下背痛

焦點專題

最新文章

最新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