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0 日 上午 2:47
首頁主題區健康生活性病預防:STI篩檢是什麼...

性病預防:STI篩檢是什麼?有哪些項目?

放大/縮小文字
使用保險套

每個人都要認識如何預防性病,但你對性傳播疾病了解多少呢?當談到STI篩檢時,許多人可能還存在許多疑惑。如果你剛完成STI篩檢,「下一步怎麼做」呢?「如何預防性病」才是長久之計?「有哪些高風險行為要避免」來保護自己和伴侶?本文由泌尿科朱信誠醫師,帶你一一解答這些問題,讓你對性健康有更全面的認識,做好自我保護的準備。

STI篩檢是什麼?

STI篩檢是指針對性傳播感染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進行的檢測服務

這類篩檢可以在無症狀期間就發現感染情況,讓人及早獲得適當治療。篩檢方式包括血液檢測、尿液分析、拭子採樣等,依照不同的性傳播疾病有不同的檢測方法。定期接受STI篩檢對性頻繁者來說,非常重要,能有效預防疾病傳播和保護自身與伴侶健康。

STI篩檢的重要性

  1. 及早發現病情:許多性傳播疾病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透過篩檢可以在症狀出現前就發現感染情況,避免疾病惡化或造成長期健康問題。
  2. 阻斷傳播鏈: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況後,可以採取適當措施避免將疾病傳染給他人,實際上是對自己和伴侶負責任的表現。
  3. 維護生殖健康:未經治療的性傳播疾病可能導致不孕、子宮外孕或其他生殖系統問題,定期篩檢能保護生殖健康,避免未來可能面臨的困擾。

STI篩檢項目有哪些?

STI篩檢

STI篩檢項目包括愛滋病毒HIV、梅毒Syphilis、淋病Gonorrhea、披衣菌Chlamydia、尖性濕疣Genital warts等多種性傳播疾病的檢測

不同的檢測項目會採用不同的採樣方式,可能是抽血、採集尿液或進行局部拭子採樣。醫療人員通常會根據個人風險因素、性行為史以及可能的症狀來建議適合的篩檢項目組合。

常見STI篩檢項目

  1. 愛滋病毒(HIV)檢測:主要透過抽血檢查體內是否有HIV抗體或病毒本身。現代快篩可在20分鐘內得知結果,但陽性反應需進一步確認檢測,感染後約需8-12週才能檢測出來
  2. 梅毒檢測:通常採用血液檢測方式,檢查血清中的梅毒螺旋體抗體。梅毒分為不同期別,初期症狀可能僅為皮膚病灶,但若不治療可能侵犯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3. 淋病與披衣菌檢測:男性多採集尿液或尿道拭子,女性則採集子宮頸或陰道拭子檢測。這兩種感染若不治療可能導致骨盆腔發炎疾病和不孕症。
  4. 病毒性肝炎檢測:主要檢測B型和C型肝炎,這些也可能透過性行為傳播。透過血液檢測可確認是否感染,感染後若不治療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
  5. 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主要針對女性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檢測高風險型HPV感染。HPV可導致尖性濕疣及多種癌症,包括子宮頸癌、肛門癌等。

STI篩檢空窗期是什麼?

STI篩檢空窗期是指一個人感染性傳播疾病後,到篩檢能夠準確檢測出病原體之間的這段時間。

在這段期間內,即使已經感染,檢測結果可能仍為陰性(假陰性)。這是因為體內病原體數量尚未達到檢測方法可偵測的閾值,或人體尚未產生足夠的抗體反應。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空窗期,理解空窗期對於確保篩檢結果可靠性非常重要。

了解不同STI的空窗期

  1. 愛滋病毒(HIV)空窗期一般抗體檢測的空窗期約為2至3個月,第四代抗原抗體複合型檢測可縮短至2至6週。這期間內即使已感染,檢測仍可能呈現陰性,但病毒已具傳染力。
  2. 梅毒空窗期梅毒檢測的空窗期約為3至4週,初期感染後可能需要這段時間才能在血液中檢測到抗體。若懷疑有感染風險但初次檢測為陰性,建議在3個月後再次檢測確認。
  3. 淋病與披衣菌空窗期這兩種細菌感染的空窗期較短,通常為1至2週。這類檢測是直接檢驗病原體存在,而非抗體反應,因此只要細菌數量達到可檢測程度即可驗出。
  4. B型肝炎空窗期一般為1至3個月,在這段期間病毒已在體內複製但尚未產生足夠抗體被檢測出來。B型肝炎有疫苗可以預防,建議未感染者考慮接種。

STI篩檢後,下一步怎麼做?

STI篩檢後的下一步,取決於篩檢結果是陽性還是陰性,應根據結果採取相應行動,包括追蹤檢查或接受治療。

若結果為陰性,仍需注意可能存在空窗期,視風險程度可能需要未來再次篩檢確認。若結果為陽性,則需立即尋求醫療協助,接受適當治療並通知性伴侶。無論結果如何,篩檢後都是重新評估自己性行為安全的好時機,包括考慮避孕方式及減少感染風險的策略。

依據篩檢結果的後續步驟

  1. 結果為陰性時的處理:若結果為陰性但仍擔心處於空窗期,應考慮在適當時間再次檢測。同時檢視自己的性行為習慣,採取更安全的方式,如正確使用保險套、減少高風險行為等,預防未來可能的感染。
  2. 結果為陽性時的應對:務必遵照醫囑接受完整治療,切勿擅自停藥或中斷療程。同時應通知近期性伴侶,建議他們也進行篩檢,這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表現。大部分性傳染病若及早治療都能痊癒。
  3. 建立定期檢測習慣:依據個人性行為活躍程度和風險狀況,建立適合自己的定期篩檢計畫。若有多重性伴侶或從事高風險性行為,可能需要每3-6個月檢測一次;穩定單一伴侶關係者可能一年檢測一次即可
  4. 尋求心理支持:若診斷出性傳染疾病,可能帶來心理壓力。不要獨自承擔,可尋求專業諮詢或支持團體的協助。記住,感染STI不是道德瑕疵,及早治療和負責任的行為才是關鍵。

如何預防性病?

拿著保險套的女生

預防性病主要透過安全性行為、定期篩檢及接種疫苗來達成。

首先是正確且持續使用保險套,它能有效阻隔大多數性傳播疾病。其次是減少風險行為,如避免多重性伴侶或不安全的性行為。定期接受性病篩檢也很重要,特別是開始新關係前或有高風險行為後。某些性病如人類乳突病毒(HPV)和B型肝炎有疫苗可預防,應考慮接種。最後,與伴侶坦誠溝通雙方健康狀況也是預防的關鍵。

有效預防性病方法

  1. 正確使用保險套每次性行為都應正確使用保險套,不僅限於陰道交,也包括口交和肛交。保險套是預防大部分性病最有效的屏障方法,但使用時須注意檢查有效期限和避免損壞。
  2. 定期接受篩檢:即使沒有症狀,也應定期接受性病篩檢,尤其是性頻繁者、有多重伴侶者或高風險族群。提前發現感染能及早治療,避免傳染給他人並防止疾病進展。
  3. 接種預防疫苗:目前有疫苗可預防某些性傳播疾病,如HPV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及生殖器疣,B型肝炎疫苗可預防透過性接觸傳播的肝炎。依照年齡和風險因素諮詢醫師後接種。
  4. 建立健康的關係模式:與伴侶保持開放誠實的溝通,在發生性行為前先討論雙方的性健康狀況。若有任何疑慮或症狀,應暫停性行為並尋求醫療協助,這是對彼此負責的表現。
  5. 增強健康意識和教育:了解性病的傳播途徑、症狀及風險因素,能幫助做出更安全的決定。不要因尷尬或羞恥而忽視性健康問題,正確知識是最好的預防工具。

有哪些高風險行為要避免?

高風險行為,指的是那些明顯增加感染性傳播疾病風險的行為模式。

這些行為包括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與多重性伴侶發生關係、在酒精或藥物影響下的性行為等。高風險行為不僅增加自己感染的可能性,也提高傳播給他人的風險。了解並避免這些行為對維護個人及公共健康非常重要,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性健康負起責任。

常見高風險行為

  1. 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不使用保險套進行性交是感染性病的主要途徑,體液交換大幅增加傳染風險,無論是陰道交、肛交或口交。即使在固定關係中,若沒有雙方都做過全面篩檢,仍應使用保險套
  2. 多重性伴侶:與多位伴侶發生性關係會增加接觸感染者的機率,特別是當無法確定所有伴侶的性病狀態時,感染風險會隨著伴侶數量增加而提高。若有多重伴侶,更需堅持使用保險套。
  3. 在藥物或酒精影響下的性行為:藥物及酒精會影響判斷力,導致忽略使用保險套或從事其他高風險行為。這種情況下更容易發生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也可能接觸不熟悉的伴侶。
  4. 共用針頭或性玩具共用注射針頭是傳播HIV和肝炎的高風險行為。同樣地,未經清潔消毒就共用性玩具也可能傳播多種性病。這類行為中的血液或體液交換是疾病傳播的直接途徑。
  5. 未經治療的性病史:若已有一種性病,會增加感染其他性病的風險,因為已存在的感染可能破壞黏膜屏障或削弱免疫系統。若有感染跡象,應立即就醫並暫停性行為,直到完成治療為止。

總結與建議

希望透過以上內容,你已經對STI篩檢、空窗期、後續步驟、預防方法及高風險行為有了清楚認識。別忘了,要定期進行STI篩檢、善用保險套來有效預防大多數性病,而與伴侶坦誠溝通雙方健康狀況也同樣重要。別讓羞恥心阻礙你尋求健康,立即預約篩檢、實踐安全性行為,為自己與伴侶的健康把關!

台北中山大同萬華泌尿科推薦。男性學、割包皮、攝護腺、結紮、結石專業,民權精睿泌尿科診所院長,有泌尿問題別忘了來找朱信誠醫師

延伸閱讀
朱信誠 醫師
朱信誠 醫師
民權精睿泌尿科診所院長。在醫師的專業之外,是一個多才多藝、生活多采多姿的人。在家喜歡美劇、烘焙;出門喜歡衝浪,也喜歡音樂,當過高中吉他老師。對我來說,豐富他人的生活,就像豐富自己的生活一樣帶給我成就感,而泌尿科的工作,就是讓人們的生活變成彩色的! 經歷節錄: • 民權精睿泌尿科診所 院長 • 衛福部雙和醫院泌尿科 總醫師、住院醫師 • 台大醫院泌尿部代訓醫師 • 臺灣泌尿科醫學會會員 • 衛福部疾管署認證 性傳染病友善門診專家醫師 專精領域: •尿失禁 •攝護腺問題 •性傳染疾病 •性功能 •增粗 •微創結紮手術 •包皮槍手術

焦點專題

最新文章

最新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