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4 日 下午 3:25
首頁主題區家人腦中風怎麼辦?症狀識別...

家人腦中風怎麼辦?症狀識別、急救、手術治療完整指南

放大/縮小文字
腦中風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腦中風?如何快速識別中風症狀?中風當下該怎麼急救?什麼時候需要開刀?神經外科手術有哪些選擇?術後如何照護?如何預防再次中風?腦中風雖然聽起來可怕,但只要了解正確的處理方式,從緊急處理到專業治療都能大幅提升復原機會。這篇文章由神經外科謝炳賢醫師,帶你了解腦中風的完整應對策略,幫助患者爭取最佳治療效果。

腦中風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腦中風?如何快速識別中風症狀?中風當下該怎麼急救?什麼時候需要開刀?神經外科手術有哪些選擇?術後如何照護?如何預防再次中風?腦中風雖然聽起來可怕,但只要了解正確的處理方式,從緊急處理到專業治療都能大幅提升復原機會。這篇文章由神經外科謝炳賢醫師,帶你了解腦中風的完整應對策略,幫助患者爭取最佳治療效果。

什麼是腦中風?

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導致腦細胞缺血壞死的急性疾病。

腦中風就像大腦的「心肌梗塞」,當供應大腦的血管出現問題時,腦細胞就會因為缺乏氧氣和養分而開始死亡。人體的心臟24小時不停運作,將血液輸送到全身,而血管就像管道系統負責運輸。當這個系統出現阻塞或破裂時,就會發生中風。腦中風是台灣十大死因第四名,也是造成失能的主要原因。

腦中風基本認識

  1. 發生率: 台灣每年約有3萬人發生腦中風,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中風。
  2. 致死率: 急性期死亡率約10-15%,但透過及時治療可大幅降低風險。
  3. 後遺症: 約20%患者會癱瘓臥床,50%需要家人協助,70%無法回到原本工作。

腦中風的種類與成因

腦中風分為缺血性(80%)和出血性(20%)兩大類,成因和治療方式完全不同。

腦中風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血管阻塞導致腦細胞缺血,就像水管被堵住一樣;出血性腦中風則是血管破裂造成腦出血,就像水管爆裂。兩種中風的成因不同,治療方式也截然不同,因此正確診斷非常重要。

缺血性腦中風(佔80%)

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被血栓或斑塊阻塞,導致血流中斷。

主要成因:

  1. 動脈粥狀硬化: 膽固醇等物質堆積在血管壁,形成斑塊造成血管狹窄
  2. 血栓形成: 斑塊破裂後形成血塊,阻塞血管
  3. 心源性栓塞: 心臟疾病產生的血栓流到腦部血管

危險因子:

  •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 心房顫動、心臟病
  • 吸菸、肥胖、缺乏運動

出血性腦中風(佔20%)

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腦組織造成壓迫。

主要類型:

  1. 腦內出血: 高血壓導致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腦組織
  2. 蜘蛛膜下腔出血: 腦血管瘤破裂,血液流入腦組織的蜘蛛網膜下腔 表面空隙
  3. 動靜脈畸形出血: 先天性血管異常破裂出血

常見原因:

  • 高血壓(最主要原因)
  • 腦血管瘤破裂
  • 動靜脈畸形
  • 血管壁異常

如何快速識別腦中風?

掌握「FAST」口訣,能在黃金時間內識別中風症狀,爭取治療時機。

腦中風的症狀通常突然發生,家屬需要學會快速識別。「FAST」是國際通用的中風識別口訣:F(Face臉部)、A(Arm手臂)、S(Speech語言)、T(Time時間)。只要出現任何一項症狀,就要立即就醫,因為「時間就是腦細胞」。

FAST中風識別法

  1. F(Face臉部):
    • 請患者微笑,觀察臉部是否對稱
    • 嘴角是否歪斜、眼皮下垂
    • 面部表情是否不對稱
  2. A(Arm手臂):
    • 請患者雙手平舉10秒
    • 觀察是否有單側手臂無力下垂
    • 握力是否明顯減弱
  3. S(Speech語言):
    • 請患者說一句完整的話
    • 觀察是否咬字不清、說話困難
    • 是否答非所問或無法理解
  4. T(Time時間):
    • 記錄症狀發生時間
    • 立即撥打119送醫
    • 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其他重要症狀

  • 視覺異常: 突然視力模糊、複視、視野缺損
  • 劇烈頭痛: 突發性嚴重頭痛,伴隨噁心嘔吐
  • 意識改變: 突然昏迷、意識不清、記憶力衰退
  • 平衡障礙: 突然走路不穩、暈眩、協調性變差

腦中風急救處理

正確的急救處理能避免二次傷害,為後續治療爭取寶貴時間。

發現有人中風時,家屬的處理方式非常重要。正確的急救不僅能避免讓情況惡化,還能為醫療團隊爭取治療時間。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按照正確步驟處理,避免常見的錯誤做法。

正確急救步驟

  1. 保持冷靜:
    • 立即撥打119叫救護車
    • 記錄症狀發生的確切時間
    • 準備患者的病歷和用藥資料
  2. 維持呼吸道暢通:
    • 讓患者採側臥姿勢
    • 鬆開頸部或胸部緊束的衣物
    • 取出假牙、清除口中異物
  3. 避免餵食:
    • 絕對不要給患者喝水或進食
    • 避免餵食任何藥物
    • 防止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
  4. 預防跌倒:
    • 讓患者平躺或側臥
    • 若有抽搐,保護頭部避免撞擊
    • 不要強行約束患者

常見錯誤處理

  • 刺激穴道: 刺激人中或其他穴道無效且可能延誤治療
  • 餵食藥物: 隨意給予降血壓藥可能加重腦缺血
  • 搬動患者: 不當搬動可能加重腦損傷

腦中風的手術治療

腦中風的手術治療需根據中風類型、嚴重程度和發病時間來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神經外科在腦中風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出血性中風和嚴重的缺血性中風。手術的目標是移除血栓、清除血塊、降低腦壓,保護更多腦細胞免於死亡。現代神經外科技術進步,微創手術和血管內治療大幅提升了治療效果。

缺血性中風手術治療

經動脈取栓術(機械性血栓移除)

經動脈取栓術是治療大血管阻塞最有效的方法,通過鼠蹊部動脈進入,直接取出血栓。

手術特點:

  • 適用於發病8小時內的大血管阻塞
  • 微創手術,不需開顱
  • 成功率可達80-90%
  • 目前健保部分給付,自費約15萬元

適應症:

  • 前循環大血管阻塞(發病6小時內最佳)
  • 後循環大血管阻塞(發病22小時內有效)
  • 影像檢查確認有救治價值的腦組織

出血性中風手術治療

出血性中風的手術目標是清除血塊、降低腦壓、保護腦組織。

開顱血塊清除術

直接開顱移除腦內血塊,適用於大量出血的患者。

手術適應症:

  • 小腦出血大於3公分
  • 腦幹壓迫或水腦症狀
  • 大腦血塊大於30毫升且接近腦表面

微創手術選擇:

  1. 立體定位抽吸術:
    • 利用電腦導航精確定位
    • 僅需1公分頭骨鑽孔
    • 減少正常腦組織傷害
  2. 腦室體外引流:
    • 監測並控制腦壓
    • 引流腦脊髓液降壓
    • 適用於水腦症患者
  3. 顱內壓監測:
    • 即時監測腦壓變化
    • 早期發現再出血
    • 指導後續治療

血管畸形治療

腦血管瘤治療

  1. 開顱夾閉術: 直接在血管瘤頸部放置金屬夾
  2. 血管內栓塞: 經血管放置線圈阻斷血流
  3. 加馬刀治療: 放射線治療,適用於小型血管瘤

動靜脈畸形治療

  1. 手術切除: 完全移除畸形血管團
  2. 加馬刀治療: 放射線照射,1-2年內逐漸消失
  3. 血管栓塞: 阻斷供血血管

腦中風常見Q&A

Q1:中風一定會有後遺症嗎?

A: 不一定。中風的預後取決於多個因素:中風類型、嚴重程度、治療時機和復健配合度。輕微中風經過適當治療可能完全恢復,即使是嚴重中風,透過積極復健也能改善功能。關鍵是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和持續復健。

Q2:年輕人也會中風嗎?

A: 會的。雖然中風好發於中老年人,但年輕人也可能發生,特別是有先天性血管異常、心臟病、凝血障礙或使用毒品者。近年來因為生活壓力大、飲食西化,年輕型中風有增加趨勢。年輕人更要注意預防。

Q3:中風手術危險嗎?成功率如何?

A: 現代神經外科技術已相當成熟,手術風險已大幅降低。經動脈取栓術成功率可達80-90%,重大併發症率低於5%。出血性中風手術風險較高,但對於符合手術適應症的患者,手術利益通常大於風險。

Q4:什麼情況下需要開刀?

A: 缺血性中風:大血管阻塞且發病8小時內可考慮取栓手術。出血性中風:血塊大於30毫升、小腦出血大於3公分、有腦壓升高或腦幹壓迫症狀時需考慮手術。最終決定需由神經外科醫師評估。

Q5:中風後多久可以開始復健?

A: 通常在病情穩定後24-48小時就可以開始被動關節活動,避免關節僵硬。主動復健則需等神經學症狀穩定後進行。早期復健有助於減少併發症,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但需在醫療團隊指導下進行。

Q6:如何預防中風?

A: 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最重要的。定期健康檢查、戒菸限酒、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壓力管理都很重要。有心房顫動或其他心臟病史者需特別注意並按時服藥。

總結與建議

腦中風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雖然來得突然且後果嚴重,但現代醫學已有許多有效的治療方式。重要的是要了解中風症狀、掌握正確急救方式、把握黃金治療時間。神經外科手術在適當的時機可以挽救生命、減少後遺症。預防勝於治療,控制危險因子、維持健康生活習慣是最好的預防方式。如果您或家人出現疑似中風症狀,請立即就醫,因為每一分鐘都很珍貴。

若傷勢持續不見改善,建議儘早諮詢謝炳賢醫師,獲得適當的治療與建議,確保肌肉健康回歸日常生活。

延伸閱讀
謝炳賢 醫師
謝炳賢 醫師
宜蘭陽明交大附醫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在醫師工作上重視細節、一絲不苟,脫下醫師袍之後是一個熱愛新奇刺激事物、動靜皆宜的大男孩。喜歡衝浪、聽電子音樂、有時也會打電動、下廚做菜。在朋友們養了三隻貓的年紀,我養了三個小孩,大家都說我是真勇者。最喜歡的顏色是桃紅色。 經歷節錄: • 宜蘭陽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 前雙和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 • 圍棋業餘一段 專精領域: •頸椎、腰椎 •微創手術 •腦震盪 •腦中風 •坐骨神經痛 •下背痛

焦點專題

最新文章

最新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