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7 日 上午 1:06
首頁主題區疾病症狀家人得帕金森氏症怎麼辦?治...

家人得帕金森氏症怎麼辦?治療方式、手術選擇詳細解說

放大/縮小文字
家人得帕金森氏症怎麼辦?治療方式、手術選擇詳細解說

家人確診帕金森氏症不知所措?神經外科謝炳賢醫師詳解症狀識別、治療方式到手術選擇。從症狀出現到手術時機判斷,深部腦刺激術、醫薩刀等選擇完整說明,幫助家屬做出最佳治療決定。

什麼是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影響大腦中負責運動控制的多巴胺神經細胞。

帕金森氏症是因為大腦中的「黑質」區域多巴胺神經細胞逐漸死亡,導致多巴胺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多巴胺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負責協調我們的運動功能。當多巴胺濃度降到正常值的80%以下時,就會開始出現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這種疾病通常好發於60歲以上的長者,男性患病機率略高於女性。

帕金森氏症基本認識

  1. 發病年齡: 通常發生在60歲以上,約1%的老年人會罹患此病。50歲以前發病稱為「早發性帕金森氏症」
  2. 疾病進展: 屬於慢性進行性疾病,症狀會逐漸加重,但透過適當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3. 存活期: 確診後平均存活期約7-15年,透過良好的醫療照護可以維持較佳的生活品質。

帕金森氏症的成因是什麼?

帕金森氏症的確切成因仍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環境及老化等多重因素有關。

帕金森氏症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大腦黑質區的多巴胺神經細胞逐漸死亡。雖然確切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但研究發現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基因突變、環境毒素暴露、氧化壓力增加等。年齡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隨著年齡增長,多巴胺神經細胞會自然減少,而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減少速度比正常人快得多。

帕金森氏症主要成因

  1. 遺傳因素:10%患者有家族病史,目前已發現多個相關基因突變可能導致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
  2. 環境因素: 長期接觸殺蟲劑、除草劑、重金屬等化學物質,會增加33-80%的患病風險。
  3. 老化過程: 自然老化會導致多巴胺神經細胞逐漸減少,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
  4. 蛋白質異常: 大腦中出現異常蛋白質聚集體(路易氏體),可能導致神經細胞死亡。

帕金森氏症有哪些症狀?

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分為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早期識別有助於及時治療。

帕金森氏症主要症狀

  1. 運動症狀:
    • 靜止性震顫: 手部在休息時出現節律性顫抖,活動時減輕
    • 肌肉僵硬: 關節活動範圍受限,動作變得困難
    • 動作遲緩: 起身、走路、轉身等動作變得緩慢笨拙
    • 平衡障礙: 容易跌倒,走路時步伐變小
  2. 非運動症狀:
    • 睡眠問題: 失眠、做夢時會動作、白天嗜睡
    • 自律神經症狀: 便秘、排尿困難、姿勢性低血壓
    • 情緒障礙: 憂鬱、焦慮、認知功能下降
    • 感覺異常: 嗅覺減退、疼痛、麻木感

如何診斷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症狀評估,配合神經學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目前沒有單一的檢驗可以確診帕金森氏症,診斷主要依靠醫師的臨床判斷。醫師會詳細詢問病史、觀察患者的動作表現,並進行神經學檢查。有時需要安排腦部影像檢查來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診斷的關鍵是要有兩項以上的典型運動症狀,且對左旋多巴藥物有良好反應。

帕金森氏症診斷方式

  1. 病史詢問:
    • 症狀出現的時間和進展方式
    • 是否有家族病史
    • 曾經使用的藥物
    • 環境暴露史
  2. 神經學檢查:
    • 觀察震顫、僵硬程度
    • 測試動作靈活度
    • 評估步態和平衡
    • 檢查反射和肌力
  3. 影像學檢查:
    • 腦部MRI:排除腦中風、腦瘤等其他疾病
    • DaTscan:評估多巴胺系統功能
    • 必要時安排其他特殊檢查

帕金森氏症的手術治療選擇

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嚴重副作用時,神經外科手術可提供有效的治療選擇。

神經外科手術是帕金森氏症治療的重要選項,特別適合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患者。目前主要有三種手術方式:深部腦刺激術(DBS)、腦組織燒灼術,以及新興的醫薩刀超音波治療。每種手術都有其適應症和優缺點,需要經過詳細評估才能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深部腦刺激術(DBS)

深部腦刺激術是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最有效的手術方式,已納入健保給付

DBS手術是將細小的電極植入大腦特定部位,連接到胸前的脈衝產生器。當偵測到異常腦部活動時,會產生電流調節大腦功能。這種手術不會破壞腦組織,效果可調節,是目前的主流治療方式。2022年6月已納入健保給付,大幅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DBS手術優勢:

  1. 療效顯著: 可減少70%的震顫症狀,藥物用量可減少95%
  2. 可調節性: 刺激參數可隨時調整,適應病情變化
  3. 可逆性: 不破壞腦組織,必要時可移除
  4. 健保給付: 每年可為患者節省約20萬元費用

手術適應症:

  • 保守治療5年以上且症狀控制不佳
  • 出現嚴重的運動波動或異動症
  • 日常生活嚴重受影響
  • 認知功能良好,無嚴重精神疾病

腦組織燒灼術

腦組織燒灼術是透過破壞異常的腦組織來改善症狀,包括丘腦燒灼術和蒼白球燒灼術。

燒灼術是較傳統的手術方式,透過精確定位破壞導致症狀的異常腦組織。雖然效果立即且明顯,但因為會造成不可逆的腦組織損傷,目前較少使用。主要適用於不適合DBS手術或只有單側症狀的患者。

燒灼術特點:

  • 手術效果立即且持久
  • 不需要植入裝置
  • 費用相對較低
  • 但會造成永久性腦組織損傷

醫薩刀超音波治療

醫薩刀是新興的無創治療方式,利用聚焦超音波精確治療病灶。

醫薩刀(MR-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是最新的治療技術,利用1024個超音波射源聚焦於腦部病灶,進行精確的熱消融治療。這種治療方式不需要開顱,不會造成感染或出血風險,術後隔天即可出院。目前為自費治療,費用約50-65萬元。

醫薩刀優勢:

  • 無創手術,不需開腦
  • 不使用輻射或全身麻醉
  • 治療時間短,恢復快
  • 可減少40%藥物用量

帕金森氏症相關的Q&A

Q1:帕金森氏症會遺傳嗎?

A: 大部分帕金森氏症不會遺傳,只有約10%的患者有家族病史。即使有遺傳因子,也不代表一定會發病,環境因素和生活習慣同樣重要。如果家族中有帕金森氏症患者,建議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症狀。

Q2:手抖就是帕金森氏症嗎?

A: 不一定。帕金森氏症的震顫是「靜止性震顫」,在休息時出現,活動時會減輕。其他原因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咖啡因過量、壓力等也會造成手抖。確診需要專業醫師評估,觀察是否有其他症狀如動作遲緩、肌肉僵硬等。

Q3:DBS手術危險嗎?成功率如何?

A: DBS是相對安全的手術,重大併發症發生率約1-3%手術成功率高達90%以上,可有效改善震顫、僵硬等症狀。因為不破壞腦組織,必要時可以調整或移除。目前已納入健保給付,是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理想選擇。

Q4:什麼時候需要考慮手術?

A: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可考慮手術:保守治療5年以上效果不佳、出現嚴重運動波動、日常生活嚴重受影響、認知功能良好且無嚴重精神疾病。建議與神經外科醫師詳細討論,評估個人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總結與建議

帕金森氏症雖然是慢性進行性疾病,但透過適當的治療和照護,患者依然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現代神經外科提供了多元化的手術治療選擇,從傳統的燒灼術到先進的DBS和醫薩刀技術。
重要的是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並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當保守治療出現瓶頸時,神經外科手術可以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如果您或家人有疑似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建議儘早諮詢謝炳賢醫師,早期介入治療對於維持生活品質非常重要。

延伸閱讀
謝炳賢 醫師
謝炳賢 醫師
宜蘭陽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在醫師工作上重視細節、一絲不苟,脫下醫師袍之後是一個熱愛新奇刺激事物、動靜皆宜的大男孩。喜歡衝浪、聽電子音樂、有時也會打電動、下廚做菜。在朋友們養了三隻貓的年紀,我養了三個小孩,大家都說我是真勇者。最喜歡的顏色的桃紅色。 經歷節錄: • 宜蘭陽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 前雙和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 • 圍棋業餘一段 專精領域: •頸椎、腰椎 •微創手術 •腦震盪 •腦中風 •坐骨神經痛 •下背痛

焦點專題

最新文章

最新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