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7 日 上午 5:21
首頁主題區疾病症狀胰臟切除 懶人包:會怎樣?...

胰臟切除 懶人包:會怎樣?微創手術注意事項一次看懂

放大/縮小文字
男醫生諮詢

你知道胰臟切除後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嗎?這項手術雖然可以治療一些嚴重的疾病,但術後的照護也相當重要,患者需要了解胰臟切除後該怎麼調整生活,以免發生不必要的併發症。那麼胰臟切除的微創手術,流程是什麼?有哪些優缺點?切除後身體會有什麼變化?術後生活上需要特別留意什麼呢?這篇文章由黃士維院長,帶你一次搞懂!

什麼情況要切除胰臟?

胰臟切除通常是處理嚴重疾病的最後手段,包括胰臟癌、重度胰臟炎或大型腫瘤等狀況。

切除胰臟通常是針對嚴重的胰臟問題而採取的治療方式。最常見的原因是胰臟癌,特別是腫瘤已經影響到胰管或附近組織時。另外,長期胰臟炎導致持續劇痛且藥物無法控制的情況,或是胰臟出現較大的良性腫瘤也可能需要切除。手術範圍可能是部分切除或全切,要看病情嚴重程度而定。由於胰臟負責產生消化酵素和胰島素,所以手術後需要特別注意飲食和血糖管理。

胰臟切除常見原因

  1. 胰臟癌:這是最常見的原因,特別是當腫瘤位置影響到胰管或周圍重要組織時,手術可能是最好的治療選擇。
  2. 慢性胰臟炎:長期發炎造成的持續劇痛,如果藥物治療和其他方法都無效,可能就需要考慮切除手術。
  3. 囊腫或良性腫瘤:雖然是良性的,但如果腫瘤持續長大或壓迫到周圍器官,影響正常功能,也可能需要手術處理。

胰臟手術有哪些類型?

胰臟手術主要分為三大類型,每種的複雜度和風險都不同:

  1. 胰尾切除:切除胰臟尾部,是最常見的微創術式
  2. 胰頭十二指腸切除:切除胰頭和部分十二指腸,技術難度最高
  3. 全胰臟切除:切除整個胰臟,影響最大

重要提醒:不同類型的手術,微創技術的成熟度差異很大!

胰臟切除

胰臟微創手術流程?

胰臟微創手術是比傳統開腹手術更精細的治療方式,通常是透過腹腔鏡來進行。

醫師會在腹部開2-4個小洞,每個約0.5-1公分,先向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撐開腹腔空間,讓醫師有足夠視野操作。然後,把內視鏡和手術器械從這些小洞放進去操作。此外,醫師會特別處理胰管,防止術後胰液外漏,並在手術部位放置引流管,監測術後是否有出血或胰液外漏。

這種手術方式傷口比較小,出血量也較少,術後恢復速度也比較快。不過,是否適合做微創手術需要由醫師來評估,特別是要考慮腫瘤位置和病情複雜度。

胰臟微創手術步驟

  1. 小傷口準備:醫師會在腹部開2到4個小洞,大約0.5到1公分寬,作為放入內視鏡和手術器械的通道。
  2. 精準操作:透過高清內視鏡的放大視野,醫師能看清楚胰臟的狀況,更精準地進行切除。
  3. 完成縫合:切除完成後,醫師會檢查有沒有出血問題,確認無誤後,再把傷口縫合起來並包紮。

胰臟切除微創手術適應症與優點?

微創手術的技術要求

  1. 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學習曲線很長,目前僅限於少數高度熟練的微創外科醫師
  2. 即使在大型胰臟中心:微創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仍占整體手術量的少數
  3. 缺乏隨機對照試驗:現有比較研究存在強烈的患者選擇偏差

微創手術適應症

  • 對於胰尾切除:小型胰體尾部腫瘤是微創手術的黃金標準
  • 對於胰頭腫瘤:僅限於經驗豐富的外科醫師,且主要適用於良性或低惡性度病變
  • 肥胖患者:高BMI並非微創手術的禁忌症,反而可能從中獲益
  • 體積過大、局部晚期腫瘤或靠近胰頸的腫瘤:建議轉診至有經驗的中心

胰臟微創手術優點

  1. 傷口較小:只需2-4個0.5-1公分的小洞,比傳統15-20公分傷口小很多
  2. 住院時間短:微創4-9天 vs 傳統開腹6-27天
  3. 失血量少:所有研究都證實微創手術出血明顯較少 
  4. 併發症較少:整體併發症率較傳統手術低(但胰瘺風險仍存在)

胰臟切除會怎樣?微創胰臟手術風險?

胰臟切除後,身體少了消化酵素和胰島素的來源,可能會影響消化功能和血糖控制,需要長期調整生活和飲食

胰臟切除手術後,患者可能會面臨一些長期的健康挑戰。胰臟是負責分泌胰島素和消化酵素的重要器官,切除後會影響這些功能。消化功能受影響可能導致營養吸收不良,而胰島素分泌減少則可能導致血糖控制問題,甚至引發糖尿病。因此術後患者需要調整飲食習慣、服用藥物,並定期追蹤健康狀況

住院的人

最常見的風險:胰瘺

  1. 發生率:0-70%(因為胰液可能從切口滲漏)
  2. 症狀:腹痛、發燒、引流管有胰液
  3. 處理:多數會自行癒合,嚴重時需要再次手術

脾臟切除風險

如果手術時需要一併切除脾臟:

  1. 感染風險:易得嚴重細菌感染(死亡率>80%)
  2. 必須接種疫苗: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
  3. 血栓風險:血小板可能過高 

手術轉換風險

  1. 轉換率:5-30%可能改為傳統開腹 
  2. 原因:出血、腫瘤太大、粘連嚴重

胰臟切除影響

  1. 消化能力下降:由於胰臟負責分泌消化酵素,切除後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患者需要補充消化酵素來幫助消化食物。
  2. 營養吸收困難:沒有足夠的消化酵素,身體無法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可能導致體重下降、疲勞、維生素缺乏等問題。
  3. 血糖控制問題:胰臟切除影響胰島素分泌,可能導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風險,需要定期檢測血糖並可能需要胰島素治療。
  4. 飲食習慣改變:術後需要調整飲食結構,選擇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並可能需要分次少量進食,以減輕消化系統負擔。

胰臟切除一半的後遺症

胰臟切除一半後,雖然剩下的部分仍能維持一些功能,但患者可能還是會出現一些後遺症。

胰臟對消化和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即使只切除一半,也可能會影響消化酵素的分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胰島素的分泌量也可能減少,增加得糖尿病的風險。患者需要定期檢查並調整飲食、藥物等。

胰臟切除一半可能後遺症

  1. 部分消化不良:胰臟切除一半後,剩餘的胰臟部分可能無法製造足夠的消化酵素,導致食物消化不完全,造成腹脹、腹瀉等問題。
  2. 營養吸收減少:缺乏足夠的消化酵素可能影響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導致體重減輕、疲勞等症狀。
  3. 血糖控制變差:剩餘的胰臟組織可能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患者可能需要調整飲食或使用藥物來控制血糖。
  4. 長期健康監測:術後需要定期回診,檢查胰臟功能、血糖水平和營養狀況,必要時調整治療方案。

胰臟全切術後的變化

全胰臟切除是一項重大手術,術後會完全失去胰島素和消化酵素的分泌,必須終身依賴藥物治療

全胰臟切除是一個影響深遠的重大手術,會直接影響到胰臟的所有功能。由於胰臟不僅負責製造胰島素來調控血糖,還負責分泌消化酵素來幫助消化食物,所以切除後患者一定會出現糖尿病、消化不良和營養吸收障礙等問題。這些後遺症需要透過長期的醫療管理、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來處理。

胰臟全切術後的影響

  1. 罹患糖尿病:全部胰臟被切除後,身體完全無法製造胰島素,患者一定會出現糖尿病,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2. 嚴重消化問題:缺乏胰臟分泌的消化酵素,患者消化食物的能力大幅下降,容易出現腹脹、腹痛、腹瀉和食慾不振等問題。
  3. 明顯營養不良:因為消化功能受損,營養吸收受到嚴重影響,患者可能會有體重急劇下降、貧血、維生素缺乏等情況。
  4. 終身依賴藥物:患者需要終身服用消化酵素補充劑和注射胰島素,並需要定期監測血糖和營養狀況。

胰臟切除注意事項

胰臟切除後,患者需特別注意飲食調整、血糖監測、藥物管理和定期檢查,才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胰臟手術後,患者的生活和飲食會有很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胰臟不再產生胰島素和消化酵素。患者需要定期監測血糖並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同時要根據醫師建議調整飲食習慣,幫助身體更好地消化食物。此外,術後可能會有消化不良、營養吸收不良等問題,這些都需要長期的管理和治療。

胰臟切除術後照護

  1. 飲食調整:術後應選擇低脂、多次少量的飲食方式,減少脂肪攝取,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補充,並避免刺激性食物。
  2. 血糖管理:需要按時檢測血糖,並按醫師指示注射胰島素,嚴格控制血糖,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
  3. 酵素補充:按醫師處方服用消化酵素替代品,通常在每餐時服用,幫助消化食物並改善營養吸收。
  4. 定期複診:術後需要定期回診檢查,監測血糖、營養狀況和可能的併發症,並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治療計畫。
  5. 傷口照護:注意引流管護理,觀察是否有異常分泌物。
  6. 活動限制:術後6-8週避免提重物,防止腹壓過高。
  7. 感染預防:如有切除脾臟,需特別預防細菌感染。
  8. 急診指標:出現高燒、劇烈腹痛、黃疸應立即就醫。

如何選擇合適的醫師和醫院?

胰臟微創手術技術要求極高,選擇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很重要:

醫師經驗考量

  1. 年手術量>20例的胰臟專科醫師
  2. 微創胰臟手術經驗>5年
  3. 具備處理併發症的能力

醫院設備要求

  1. 完整的胰臟外科團隊
  2. 24小時急診處理能力
  3. 術後加護病房支援

詢問重要問題

  1. 醫師的微創胰臟手術經驗?
  2. 醫院的胰瘺處理經驗?
  3. 術後照護團隊完整嗎?
  4. 併發症的處理流程?

總結與建議

胰臟切除是一項治療嚴重胰臟疾病的有效方法,但術後生活需要許多調整。患者必須特別注意飲食控制、血糖監測和消化問題的管理,定期回診檢查和遵循醫師指示是維持健康的關鍵。如果你或家人即將接受這項手術,建議提前了解術後照顧知識,做好充分準備,並與醫療團隊保持良好溝通。有任何不適或疑問,記得立即諮詢專業醫師,確保手術後的康復進程順利。

彰化彰濱 秀傳醫療體系 黃士維院長,是微創機器人手術權威,消化道、疝氣手術專家!擁有豐富的外科臨床經驗,擅長從生活型態與個人需求出發,規劃最合適你的診療方案!

延伸閱讀
黃士維 院長
黃士維 院長
秀傳醫療體系總院長,專精微創腹腔鏡、達文西與Hugo機器人手術,擅長疝氣、腹股溝疝氣及高階切口疝氣修復與胃食道逆流。惟二獲選日本內視鏡醫學會榮譽院士的台灣醫師,同時身為 IRCAD 國際微創手術教學中心亞洲區院長 與微創手術講師。致力於手術教育、醫療外交、醫療AI手術、醫材創新與台灣醫療產業人才的培養。以最低復發率和最精準技術為國際知名,也守護咱台灣人的健康。 經歷節錄: • 秀傳醫療體系 中部院區 總院長 • 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 院長 • 台灣疝氣醫學會 理事 • 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 理事 • 秀傳紀念醫院 內視鏡外科/一般外科 主治醫師 • 教育部部定副教授 • 美國杜蘭大學醫學系 專精領域: • 腹腔鏡疝氣手術 • 腹腔鏡肝膽胰手術 • 微創機器人手術 • 胃食道逆流 • 疝氣手術

焦點專題

最新文章

最新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