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3 日 上午 3:47
首頁主題區健康生活運動傷害懶人包:處理、預防...

運動傷害懶人包:處理、預防、治療全攻略

放大/縮小文字
運動時腿受傷了

運動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但你有沒有遇過運動傷害?當傷害發生時,你知道該怎麼處理嗎?這篇文章由陳鈺泓醫師帶來運動傷害懶人包,從運動傷害的定義、常見類型到預防方式詳細解說,當發生運動傷害時,該自行處理還是就醫治療?帶你全面掌握正確的觀念與方法。

運動傷害定義?

運動傷害包含在運動時,或是運動後出現的各種身體不適或損傷。

運動傷害可能是突然發生的,像是跌倒或碰撞造成;也可能是長期累積的,比如重複同一動作導致某部位發炎。有些傷害會立刻出現症狀,有些則可能過一段時間才會感到不舒服。了解這些傷害的性質,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預防和處理。

認識運動傷害

  1. 發生時機:運動傷害常在準備活動不足、身體疲勞時,或使用不當姿勢時發生。有些是意外造成,有些則是因為訓練過度或技術不正確引起。
  2. 傷害分類:依據傷害性質可分為急性傷害和慢性傷害。急性傷害是瞬間發生的,而慢性傷害則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兩者的處理方式也不同。
  3. 影響範圍:最常見的是肌肉、骨骼和關節的傷害。這些傷害可能會造成疼痛、腫脹、發炎,甚至影響關節活動範圍和日常生活。

常見運動傷害有哪些?

運動時最常見的傷害包括扭傷、拉傷、骨折和關節發炎等問題。

運動傷害種類很多,每種運動都有特定的常見傷害。跑步容易造成膝蓋和腳踝問題,打球運動則容易有扭傷情況。這些傷害可能影響運動表現,甚至干擾日常生活,所以了解各種傷害的徵兆和預防方式非常重要。

運動傷害類型

運動傷害
  1. 肌肉拉傷:當肌肉被過度拉扯或使用不當時會拉傷,最常見的部位是大腿後側和小腿肌肉。症狀包括疼痛、腫脹,嚴重時可能會影響走路。
  2. 關節扭傷:運動時不小心踩空或碰撞容易造成關節扭傷,特別是腳踝和手腕。除了立即疼痛外,還可能會出現瘀青和腫脹。
  3. 韌帶傷害:過度用力或不當動作容易造成韌帶拉傷或撕裂,膝蓋的十字韌帶最常見。這類傷害恢復期較長,需要專業治療和復健。
  4. 運動性關節炎:長期運動負荷可能導致關節軟骨磨損,造成發炎和疼痛。這種情況在跑者和重量訓練者中較常見,需要適當保養和休息。

運動傷害原因?

運動傷害通常是因為準備不足、過度使用或不當動作所造成的身體損傷。

運動傷害的發生並非單一原因,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可能是因為熱身不足就開始激烈運動,或是過度自信而忽略基本保護措施。有時是因為疲勞時仍強迫自己繼續運動,也可能是使用不正確的運動器材或穿著不合適的運動鞋所導致。

運動傷害發生原因

  1. 準備不足:運動前沒做好充分熱身,或沒有正確伸展,容易造成肌肉緊繃。另外,不合適的運動裝備也會增加受傷風險。
  2. 訓練過度:運動強度突然增加太多,或訓練時間過長,都會讓身體無法負荷。運動員常因想快速進步,而忽略循序漸進的重要性。
  3. 身體狀況不佳:身體疲勞、睡眠不足或生病期間運動,更容易發生意外。有些人即使感覺不適,仍勉強自己運動,反而容易造成傷害。
膝蓋疼痛的男人

運動傷害預防方式?

透過正確的運動方式和充分的準備,可以有效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

預防運動傷害需要從多方面著手,包括做好運動前的準備工作、選擇適合的運動強度,以及注意運動時的技巧和姿勢。同時也要留意身體狀況,當感覺不適時要及時休息。運動前的暖身和運動後的收操都很重要,可以降低受傷機率。

運動傷害預防重點

  1. 正確準備:運動前要做充分熱身和伸展,讓身體逐漸適應運動狀態。同時要選擇合適的運動服裝和器材,特別是運動鞋的選擇更要謹慎。
  2. 循序漸進:運動強度要由淺入深,不要貪心想一次達到目標。每週的運動次數和時間都要適當安排,給身體足夠恢復時間。
  3. 良好習慣:要維持正確運動姿勢,避免過度疲勞時繼續運動。運動後要做適當收操和肌肉放鬆,必要時可以使用運動貼布或護具。
  4. 營養休息:注意營養均衡,補充足夠水分,並保持充足睡眠。在運動和休息間找到平衡,才能讓身體維持最佳狀態。

運動傷害如何處理?

運動傷害發生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並進行 PRICE 原則的緊急處理

首先要立即停止運動,避免造成二次傷害。接著要遵循 PRICE 原則:保護、休息、冰敷、加壓、抬高。這些處理方式可以減輕疼痛、控制腫脹,並預防傷勢惡化。如果傷勢嚴重,應該儘快就醫診治。

運動傷害處理步驟

  1. 立即保護:受傷後要立即停止運動,避免繼續活動造成更大傷害。可以使用彈性繃帶固定傷處,但不要綁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2. 正確冰敷:使用冰袋進行冰敷,每次15-20分鐘,不要直接接觸皮膚。可以用毛巾包覆冰袋,前24-48小時內可以每2小時冰敷一次。
  3. 傷處處理:將受傷部位抬高,高於心臟位置,可以幫助減少腫脹。同時要讓傷處保持休息,避免按摩或熱敷,以免加重發炎反應。

運動傷害如何治療?

當運動傷害發生後,經過緊急處理還是感到不適,就需要尋求醫療協助。

醫師會依據傷害的類型、嚴重程度,以及病人的狀況來制定治療計畫。有些情況可能需要藥物治療,有些則需要復健或手術介入。早期就醫有助於傷勢恢復,也能避免傷勢惡化。

運動傷害醫療處置

  1. 專業評估:醫師會透過理學檢查和影像檢查來了解傷勢。可能會安排X光、超音波或磁振造影等檢查,以確認傷害的確切位置和程度。
  2. 治療計畫:依據檢查結果,醫師會建議適合的治療方式,可能包含藥物、復健運動、護具使用等。某些情況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會詳細說明手術方式。
  3. 復健安排:物理治療師會根據醫師診斷,設計適合的復健計畫。包含各種物理治療、運動治療,協助傷處恢復功能,並預防再次受傷。
  4. 追蹤規劃:醫師會安排定期回診,評估恢復情況並調整治療計畫。同時也會提供運動建議,幫助病人逐步恢復運動能力。

總結與建議

預防運動傷害比治療更重要,建議在運動前做好充分準備,並且隨時注意身體狀況。如果不幸發生運動傷害,也不用太過擔心,只要掌握正確的處理原則,大部分的運動傷害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板橋骨科推薦,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醫師,專長是椎微創手術專業、PRP再生、骨質疏鬆,板橋骨折骨刺推薦、運動傷害推薦,如果有任何骨頭相關問題,別忘了來找陳鈺泓醫師!

延伸閱讀
陳鈺泓 醫師
陳鈺泓 醫師
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前台大醫院骨科部總醫師。大學時是籃球校隊大前鋒、現在把運動家精神用於工作,一面追求卓越,成為少數具備脊椎內視鏡雙通道手術,以及脊椎超音波專業的資深醫師。一面擔任「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副秘書長及手術講師,協助後進醫師成長。 經歷節錄: • 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 前台大醫院骨科部總醫師 • 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副秘書長 • 歐洲創傷醫學會會員 專精領域: • 脊椎內視鏡 • 椎體成形 • 坐骨神經 • 椎間盤突出 • 超音波導引注射 • 痛風、老化 • 運動傷害 • 膝關節鏡

焦點專題

最新文章

最新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