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發現自己講話久了聲音變得沙啞,甚至有時候發不出聲?或是喉嚨老是覺得有異物感,還會乾癢、刺刺的不舒服?這可能不是單純的喉嚨發炎,而是聲帶長繭惹的禍!如果你是老師、業務、歌手、客服、需要長時間說話的人,那更要特別注意!這篇文章由耳鼻喉科胡皓淳主治醫師,帶你一次搞懂聲帶長繭的症狀、原因、治療方法,還有最重要的保養技巧!
聲帶長繭是什麼?
聲帶長繭是指聲帶上因為過度使用或不當發聲,導致摩擦產生硬塊,影響聲音的正常發出。
想像你的聲帶是一對會震動的橡皮筋,當它們不斷被大聲喊叫、用力發聲或長時間說話「操過頭」,摩擦次數過多,聲帶就會受傷,形成小小的繭狀結節。這些繭會影響聲帶的閉合與震動,使得聲音變得沙啞、低沉、甚至發不出來。如果不改善發聲方式,長繭的情況可能會惡化,甚至影響說話和唱歌的能力!
聲帶長繭 3 大症狀
- 聲音變沙啞:講話變得像「感冒剛好一半」,或是聲音忽大忽小、不穩定。
- 發音變困難:講話一段時間後,嗓子變得吃力,甚至會覺得「字卡在喉嚨出不來」。
- 喉嚨異物感:喉嚨總覺得乾乾的、有東西卡住,甚至偶爾會疼痛。
聲帶長繭原因?
聲帶長繭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度使用聲音、不當發聲,或是長期處於會刺激聲帶的環境,像是空氣乾燥、抽菸、常咳嗽等。
如果你是老師、業務、歌手、直播主等長時間需要用嗓的職業,或者習慣大聲講話、用錯誤的發聲方式,那麼聲帶就很容易因為「操過頭」而長繭!此外,像是長期抽菸、常喝酒、過敏性鼻炎導致的喉嚨不適,甚至是胃食道逆流,這些因素也可能增加聲帶長繭的風險!
聲帶長繭 3 大原因
- 過度用嗓:長時間大聲說話、喊叫、唱歌,或用力清喉嚨,聲帶會因摩擦過度受傷。
- 發聲方式錯誤:用喉嚨發聲、聲帶過度緊張、不懂得運用共鳴,會讓聲帶更快受損。
- 環境與生活習慣:空氣乾燥、抽菸、喝酒、經常咳嗽、胃食道逆流,都會對聲帶造成傷害。
怎麼知道聲帶長繭?
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聲音變沙啞、講話容易疲勞,甚至發不出聲音,這些狀況如果持續超過兩週,就可能是聲帶長繭!
如果你發現自己說話時聲音忽大忽小、沙啞、或是講話沒多久就覺得喉嚨很累,甚至有種「喉嚨裡卡東西」的感覺,那麼就要特別注意了。聲帶長繭不像一般感冒,休息幾天不會自己好,應該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確認是不是聲帶出了問題!
聲帶長繭警訊
- 聲音變得不穩定:聲音忽大忽小、講話聲音像「壞掉的喇叭」。
- 說話變得很累:講話沒多久就覺得嗓子緊、發音變得吃力,甚至需要用力才能發聲。
- 喉嚨總覺得卡卡的:有異物感,甚至會乾癢或輕微疼痛。

聲帶長繭吃什麼?
聲帶長繭時,飲食調整可以幫助舒緩不適,重點是「滋潤聲帶」,減少刺激性食物!
多補充水份,白開水對聲帶是最好的飲品,有助於減少聲帶的負擔,讓嗓子舒服一點。相反的,甜膩、酸味、辛辣、油炸、咖啡因、酒精這類刺激性的食物,會刺激胃酸逆流,影響到聲帶,應該盡量避免!
聲帶長繭要開刀嗎?如何治療?
不一定!如果症狀輕微,透過休息聲帶、語言治療,多數人都可以改善,但如果長期影響發聲或語言治療效果不佳,才需要考慮手術。
聲帶長繭通常會建議先減少講話、學習正確發聲方式、配合語音治療以及咽喉胃酸逆流藥物治療,幫助聲帶慢慢恢復。如果繭太大或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醫生才會建議手術切除。
聲帶長繭治療方式
- 休息聲帶:減少說話,讓聲帶有時間恢復。
- 語言治療:調整發聲方式,避免錯誤用力,降低聲帶負擔。
- 藥物治療:醫生可能會開藥物來減少聲帶發炎與不適。
- 手術治療:當繭過大影響發聲時,才會考慮手術切除。

如何預防聲帶長繭?
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避免過度使用聲音,學習正確的發聲技巧,讓聲帶少受傷!
平時講話時要保持適當音量,不要大喊或長時間說話。如果需要長時間講話,記得適當休息、補充水分。此外,戒菸、避免空氣污染,保持喉嚨濕潤,也能有效降低聲帶受傷的機率。
聲帶保養 3 大秘訣
- 避免長時間大聲說話:講話適度休息,讓聲帶有時間恢復。
- 學習正確發聲技巧:透過語音訓練,避免聲帶過度緊繃。
- 保持喉嚨濕潤: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減少對聲帶的傷害。
總結與建議
聲帶長繭是長時間用錯發聲方式的「警訊」,如果發現自己聲音沙啞、講話變吃力,務必盡早改善。減少用嗓、學習正確發聲、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才能讓你的嗓子健康又有力! 如果你的聲音已經出問題,建議儘早諮詢專業醫師,幫助你的聲帶恢復健康。
新莊五股泰山耳鼻喉科推薦、輔大醫院耳鼻喉科推薦-胡皓淳醫師,專長治療聲音沙啞、打鼾、呼吸中止、過敏性鼻炎、鼻中膈彎曲、聽力受損。有耳鼻喉相關問題,別忘了來找胡皓淳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