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0 日 上午 7:05
首頁主題區健康生活PRP值得嘗試嗎?從原理到...

PRP值得嘗試嗎?從原理到治療效果為您一次解答!

放大/縮小文字
PRP值得嘗試嗎?從原理到治療效果為您一次解答!

PRP注射是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醫師推薦這種療法?PRP增生療法近年來成為解決疼痛與促進組織修復的熱門選擇。本文將由陳鈺泓醫師為您深入解析PRP的治療原理、適用症狀與注意事項,帶您全面了解這項結合科學與自體修復力的創新技術,幫助您找到最適合的健康方案!

一、PRP增生療法原理剖析

(一)PRP注射是什麼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是一種自體生物製劑,其主要成分為高濃度血小板懸浮於血漿中。血液成分中,除了液態血漿(Plasma)外,尚包含紅血球(Red Blood Cells)、白血球(White Blood Cells)及血小板(Platelets)等固態成分。血小板不僅在凝血機制中扮演關鍵角色,更含有數百種生長因子,對組織修復具有重要功能。

研究顯示,PRP中的血小板濃度較正常血液高出5-10倍,相應的生長因子濃度亦同步提升。製備過程需透過離心分離(Centrifugation)技術,將患者自體血液中的血小板進行濃縮,再注射至需要治療的部位。
<可參考:A cal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platelet-rich plasma preparation protocols and composition repor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linical orthopaedic literature>

(二)PRP增生治療機制

根據實驗室研究顯示,PRP的治療效果主要源於其高濃度生長因子促進組織修復的機制。臨床應用可分為兩種主要模式:

  1. 直接注射療法(Direct Injection): 適用於局部軟組織損傷,如跟腱炎(Achilles Tendinitis)等。將PRP與局部麻醉劑(Local Anesthetic)混合後,直接注射至發炎部位。治療反應通常呈現雙相性:初期(1-2週)可能出現疼痛加劇,隨後逐漸展現療效
  2. 手術輔助療法(Surgical Augmentation): 用於提升手術修復效果,如腳跟帶完全撕裂(Complete Tendon Rupture)的手術治療中。通過特殊製備技術,使PRP能與受損組織直接縫合,促進術後癒合。

(三)PRP注射後的重要階段

PRP 注射使血小板經歷三個階段,包括:

第一階段:發炎反應期(Inflammatory Phase)
此階段發生於注射後3-5天,某些案例可持續至兩週。臨床表現與組織反應包括:時程:前48小時為疼痛高峰期(Peak Pain Period),後續5天逐漸緩解生理機轉:局部血流量增加(Increased Blood Flow)血管通透性提升(Enhanced Vascular Permeability)炎症細胞浸潤(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白血球遷移(Leukocyte Migration)增加
第二階段:增殖期(Proliferative Phase)
開始於術後1-4週,可能延續至8週:分子機制: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s, PDGF)活化細胞反應:成纖維細胞募集(Fibroblast Recruitment)膠原蛋白合成(Collagen Synthesis)啟動細胞訊息傳導(Cell Signaling Pathways)活化臨床建議:此階段應避免完全制動(Complete Immobilization)
第三階段:重塑期(Remodeling Phase)
發生於術後1-3個月:組織變化:膠原蛋白重組(Collagen Reorganization)組織強度提升(Tissue Strengthening)疤痕組織成熟(Scar Tissue Maturation)

根據臨床觀察,PRP治療效果通常於注射後6-12週開始顯現。治療次數依病灶位置與嚴重程度而異,一般需要1-3次注射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延伸閱讀:Efficacy of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use for orthopaedic indications: a meta-analysis>

(四)替代性治療方案之臨床應用

除PRP注射療法外,目前臨床上存在數種具實證基礎的替代性治療方案:

1. 骨生物製劑(Orthobiologics)

此類治療運用患者自體生物材料,包含:

  • 骨髓注射(Bone Marrow Aspiration)
  • 脂肪組織移植(Adipose Tissue Transfer)
  • 間質血管組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這些製劑透過組織再生(Tissue Regeneration)機制促進修復。

2. 體外震波治療(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

臨床應用超過50年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

  • 治療原理:高能量聲波(High-Energy Sound Waves)刺激
  • 作用機制:微創傷理論(Microtrauma Theory)
  • 適應症:慢性肌腱病變(Chronic Tendinopathy)
  • 治療效果:組織血流增加及發炎反應調節

3. 經皮超音波針腱切斷術(Percutaneous Ultrasonic Tenotomy, PUT)

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的微創治療:

  • 技術特點:精準定位(Precise Targeting)
  • 治療機制:促進自然癒合反應(Natural Healing Response)
  • 應用範圍:各類肌腱病變(Tendinopathy)

二、PRP注射治療效果評估

(一)PRP注射應用

目前持續進行多項臨床研究以評估PRP治療的有效性。最新研究顯示,某些肌腱問題可透過PRP注射獲得改善。此外,文獻證實PRP在治療輕度至中度膝骨關節炎(Mild to Moderate Knee Osteoarthritis)方面具顯著療效。<可參考:Effectiveness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影響PRP治療效果的因素包括:

PRP值得嘗試嗎?從原理到治療效果為您一次解答!

(二)PRP增生療法的臨床實證

  1. 膝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

越來越多的文獻顯示 PRP 在治療低度至中度膝骨關節炎的有效性。一些研究表明,這些結果可以持續長達 2 年

然而,高濃度白血球的 PRP 與低濃度白血球的 PRP(兩種類型的 PRP 混合物)的有效性尚未確定。富含白血球的 PRP 所含白血球數高於全血樣本的 100%;貧白血球 PRP 中的白血球數低於全血樣本的 100%。
<可參考:Efficacy of intra-articular platelet-rich plasma injections in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1. 慢性肌腱損傷(Chronic Tendinopathy)

根據目前報告的研究顯示,PRP 可有效治療慢性肌腱損傷,尤其是網球肘,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肘部外側肌腱損傷。
<可參考: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 the manage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PRP 用於治療其他慢性肌腱損傷,例如慢性跟腱炎或膝蓋髕腱發炎(跳躍者膝),前景看好。然而,目前很難說 PRP 療法比傳統療法更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1. 急性韌帶和肌肉損傷(Acute Ligament and Muscle Injuries)

PRP 療法收到的大部分宣傳都是關於治療急性運動傷害,例如韌帶和肌肉損傷。 PRP 已用於治療職業運動員常見的運動傷害,例如大腿腿筋肌肉拉傷和膝蓋扭傷。 

  1. 手術(Surgical Applications)

最近,PRP 已在某些類型的手術中使用,以幫助組織癒合。人們首先認為在肩部手術中修復撕裂的肩袖肌腱是有益的。然而,迄今為止的結果表明,在這些類型的外科手術中使用 PRP 時幾乎沒有任何益處。最近的研究致力於研究 PRP 對半月板修復後半月板癒合的益處;然而,這些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

修復撕裂的膝關節韌帶,尤其是前十字韌帶 (ACL) 的手術是 PRP 的另一個應用領域。
<可參考:Platelet-rich plasma use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surgery: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三)PRP增生療法副作用

相較於傳統皮質激素注射(Corticosteroid Injection)或其他侵入性治療(Invasive Treatments),PRP注射的不良反應相對輕微且可控。由於PRP採用自體血液製備,免疫原性極低,過敏反應和免疫排斥的風險微乎其微。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在治療後的疼痛加劇,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術後48小時內,並會在接下來的5-7天逐漸緩解。這種暫時性的疼痛加劇實際上是正常的治療反應,代表組織正在進行修復過程。部分患者可能會感到注射部位輕微腫脹或發熱,這些症狀通常無需特別處理,會自行消退。

在感染風險方面,由於PRP注射是在嚴格無菌條件下進行,且採用標準化的製備流程,因此感染的發生率極低。組織損傷和神經損傷的風險也非常小,這主要歸功於超音波導引技術的應用,使得注射更加精準。不過,為了進一步降低風險,建議患者選擇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進行治療,並確實遵守術後注意事項。值得注意的是,PRP注射可能不適合某些特殊族群,例如患有血液系統疾病、血小板功能異常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因此,在進行治療前,醫師會詳細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用藥史,確保治療的安全性。

這些研究結果為PRP在骨科臨床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但仍需要更多高品質的隨機對照試驗來進一步確認其在不同適應症中的療效。同時,治療方案的個人化調整與標準化操作規範的建立,也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板橋骨科推薦,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醫師,專長是椎微創手術專業、PRP再生、骨質疏鬆,板橋骨折骨刺推薦、運動傷害推薦,如果有任何骨頭相關問題,別忘了來找陳鈺泓醫師!

PRP值得嘗試嗎?從原理到治療效果為您一次解答!
延伸閱讀
陳鈺泓 醫師
陳鈺泓 醫師
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前台大醫院骨科部總醫師。大學時是籃球校隊大前鋒、現在把運動家精神用於工作,一面追求卓越,成為少數具備脊椎內視鏡雙通道手術,以及脊椎超音波專業的資深醫師。一面擔任「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副秘書長及手術講師,協助後進醫師成長。 經歷節錄: • 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 前台大醫院骨科部總醫師 • 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副秘書長 • 歐洲創傷醫學會會員 專精領域: • 脊椎內視鏡 • 椎體成形 • 坐骨神經 • 椎間盤突出 • 超音波導引注射 • 痛風、老化 • 運動傷害 • 膝關節鏡

焦點專題

最新文章

最新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