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久坐不動可能致命嗎?長時間開車、搭機或臥床,看似平常的行為,竟可能讓血栓悄悄形成!一名53歲貨車司機突然喘不過氣送急診,確診為「肺動脈栓塞」,差點喪命。這個被稱為「沉默殺手」的疾病,症狀不明顯卻可能致命。究竟哪些人是高危險群?出現什麼症狀要立即就醫?如何有效預防?讓心臟專科醫師為你完整解析!
驚險案例:53歲貨車司機突發呼吸困難,確診肺栓塞送加護病房
一名有高血壓病史的53歲貨車司機,因突然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感覺「喘不過氣」而前往急診就醫。經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肺動脈栓塞,隨即收治加護病房治療。醫療團隊每日施打兩劑抗凝血劑,持續治療五天後,患者呼吸逐漸穩定,順利脫離危險期。
什麼是肺栓塞?為何被稱為「沉默殺手」?
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吳柏青醫師表示,當血栓或其他栓子進入肺部血管,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肺部血流受阻、氣體交換受限,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急性缺氧、心肺衰竭,嚴重者甚至喪命,因此肺動脈栓塞被稱為「沉默殺手」。
肺栓塞的危險因子
- 長途航程
- 久坐、缺乏活動
- 肥胖
- 抽菸
- 服用避孕藥
以上生活習慣都是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與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子。
肺栓塞症狀有哪些?這些警訊別輕忽!

吳柏青醫師指出,長時間久坐開車、活動量不足者,都是高風險族群。肺動脈栓塞的症狀常不明顯,容易與其他心肺疾病混淆。
若突然出現以下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
- 呼吸困難
- 胸痛
- 咳血
- 暈厥
- 心跳加速
如何確診肺栓塞?
醫師會依據病史與臨床表現,搭配影像學檢查確認診斷:
- 胸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 心臟超音波
- 下肢靜脈超音波
肺栓塞的成因:深層靜脈血栓是主要來源
多數肺動脈栓塞源自下肢或骨盆的深層靜脈血栓(DVT),當血塊剝落後隨血流進入肺動脈,即形成栓塞。此外,空氣、脂肪或腫瘤組織等異物也可能引起肺栓塞,但相對少見。
肺栓塞高危險族群有哪些?
常見高風險族群
- 長期臥床者
- 術後活動受限者
- 長途旅行久坐不動者
- 惡性腫瘤患者
- 慢性病者
- 年長族群
- 肥胖與抽菸者
- 曾罹患深靜脈血栓病史者
肺栓塞治療方法:抗凝血藥物為主
目前治療以抗凝血藥物為主,可防止血栓擴大及新血栓形成。
常用抗凝血藥物
- Heparin(肝素)
- Warfarin(華法林)
- 新型口服抗凝劑(NOACs)
重症患者治療方式
- 溶栓治療
- 導管取栓等介入方式
預防肺栓塞6大實用方法
吳柏青醫師提醒,預防深部靜脈血栓是避免肺栓塞的關鍵。
日常預防措施
- 定時活動雙腿
- 抬高下肢
- 必要時穿著彈性襪
- 手術後儘早下床活動
- 遵循醫囑使用預防性抗凝藥物
- 戒菸、控制體重與維持運動習慣
如果你是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職業駕駛、術後患者或長途旅行者,更要提高警覺!一旦出現突發性呼吸困難、胸痛、咳血等症狀,請立即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平時養成定時活動、戒菸控制體重的好習慣,就是預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式。記住:預防深層靜脈血栓,就是預防肺栓塞!
發稿單位:台南市立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