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6 月 26 日 下午 9:45
首頁主題區疾病症狀骨癌症狀有哪些?為什麼會得...

骨癌症狀有哪些?為什麼會得骨癌?前兆、治療方法詳解

放大/縮小文字
覺得膝蓋不舒服

骨頭痛痛的,是骨癌的前兆嗎?了解骨癌的前期、末期症狀和如何檢查非常重要,究竟為什麼會得到骨癌?骨癌的存活率和死亡率又是多少呢?這篇文章由 陳鈺泓醫師,為你介紹骨癌是否有救,治療方法有哪些。

骨癌是什麼?

骨癌就是發生在骨頭裡的癌症,可能是原生的,也可能是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過來的。

骨癌是一種在你的骨頭裡長出來的癌症,原發性骨癌是直接從你的骨頭細胞開始發展,常見於青少年;轉移性骨癌是比如乳癌或肺癌,轉移到骨頭上來,通常見於成年人。骨癌可能會造成骨痛、腫塊,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骨折。

骨癌特性

  1. 原發性與轉移性:骨癌分為原發性和轉移性。原發性骨癌是指癌症直接在骨頭裡面形成,主要攻擊兒童和年輕人的長骨;轉移性骨癌則是癌症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到骨頭上,常見於成年人
  2. 症狀明顯:骨癌的主要症狀包括持續的骨痛,尤其是在晚上,痛感可能會很強烈。此外,可能還會在骨骼附近看到腫塊或感受到腫脹
  3. 可能導致骨折:由於骨癌會侵蝕骨質,使骨頭變得脆弱,因此患者有時會在不明顯外傷的情況下發生骨折,這種骨折稱為病理性骨折。
  4. 治療方式多樣:骨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癌組織、化療、放射線治療等,具體治療方案需要根據骨癌的種類、發展階段和是否有轉移來定。
  5. 影響青少年與成人:骨癌在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常見類型,青少年常見的是原發性骨肉瘤,而成人則更常見轉移性骨癌,特別是那些已有其他類型癌症的患者。

骨癌症狀是什麼?

骨癌的症狀從輕微的骨頭痛開始,逐漸加重並伴隨腫塊和功能障礙,末期可能會有劇烈痛感和明顯的身體功能受限。

骨癌的前兆通常不太明顯,可能只是偶爾的骨痛或感覺不適,這些症狀容易被忽視。到了骨癌前期,痛感會變得更頻繁,特別是夜間,且可能會在特定骨骼處摸到小腫塊。當癌症進展到末期,症狀包括持續的劇烈痛感、腫塊明顯增大,甚至可能導致骨折或明顯的功能障礙,例如行走困難或活動範圍受限,病患的生活品質會受到極大影響。

骨癌懶人包

骨癌症狀比較

階段徵兆特性治療方式
前兆輕微骨痛症狀不明顯,可能被忽略定期檢查,密切觀察
初期持續骨痛,腫塊形成疼痛加劇,特別在夜間或活動後,可能有局部腫脹手術切除腫瘤、輔以化療或放療,視乎癌症類型和位置
末期劇烈疼痛,體重減輕全身性症狀出現,如疲勞、食慾不振緩和治療,控制疼痛,改善生活品質

骨癌如何檢查?

骨癌的檢查通常包括影像學檢查,例如X光、核磁共振(MRI)、電腦斷層掃描(CT),以及可能需要的骨生檢取樣檢查

要檢查是否患有骨癌,醫生首先會使用X光來看骨頭內部有沒有異常的生長或破壞。如果X光發現有問題,可能會進一步使用CT掃描或MRI來得到詳細影像,這樣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腫瘤的大小和位置。有時,醫生還會做一個骨生檢取樣檢查,就是從疑似腫瘤處取一小塊組織出來,在顯微鏡下檢查確認是否為癌症。

骨癌檢查方式

  1. X光檢查:X光是檢查骨癌的第一步,能幫助醫生快速看到骨頭內部是否有異常生長或破壞,這是尋找骨癌的重要初步診斷工具。
  2. 核磁共振(MRI):MRI提供高解析度的影像,能詳細顯示骨頭和周圍軟組織的狀況,幫助醫生判斷腫瘤的準確位置和是否侵犯了附近組織。
  3. 電腦斷層掃描(CT):CT掃描對於評估腫瘤的大小和範圍非常有用,特別是當考慮手術治療時,醫生需要了解腫瘤的具體位置和影響範圍。
  4. 骨生檢取樣檢查:當影像檢查提示可能的癌症時,骨生檢是確診骨癌的重要步驟。醫生會取出一小塊疑似腫瘤的骨頭組織,送到實驗室進行微觀檢查。
  5. 血液檢查:血液檢查可以檢測特定標記,如骨質特異性鹼性磷酸脢(b-ALP),在骨癌患者中會有增高的現象,雖不能直接診斷骨癌,但有助於評估整體健康狀態和監測治療效果。

為什麼會得骨癌?

骨癌發生原因,通常與遺傳、輻射、特定基因突變,或是有癌症史家族疾病有關。

骨癌原因並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一些因素被認為會增加風險。例如,接受過輻射治療的人,有更高的機率罹患骨癌。另外,某些遺傳疾病、遺傳基因突變、慢性骨髓炎或長期使用磷酸鹽藥物治療的個案中,骨癌發生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骨癌罹患原因

  1. 遺傳因素:某些遺傳疾病,如李-佛美尼(Li-Fraumeni)症候群和某些罕見遺傳疾病,會增加骨癌的風險。
  2. 暴露輻射:曾經接受過輻射治療,特別是在年輕時接受治療的人,未來罹患骨癌的風險會增加。
  3. 基因突變:特定基因突變,如RB1或p53基因突變,已知與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相關,包括骨癌。
  4. 慢性骨髓炎:長期存在的骨頭感染,被認為可能增加某些類型的骨癌風險,慢性發炎可能誘發癌變。
  5. 過去有癌症病史:有些癌症患者,特別是那些接受過化療或放療的個案,未來在骨骼中發展轉移性或第二原發性癌症的風險較高。
醫生舉起他的食指

骨癌死亡率/存活率多少?

骨癌的存活率取決於癌症類型、是否及早發現,早期發現時的五年存活率可以高達70%以上,但晚期或轉移性骨癌的存活率則明顯降低。

骨癌的存活率因癌症的種類、是否早期發現有很大差異。比如,原發性骨肉瘤在早期發現並治療的情況下,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70%或更高。然而,如果癌症已經到達晚期或發生轉移,五年存活率可能會降到30%以下。治療方法的進步也提升了存活率,包括手術、化療和放療等都對提高存活率有幫助。

骨癌存活率

狀態特徵存活率治療方法
前兆●偶爾骨痛
●症狀輕微,容易忽略
症狀不明顯,通常未被診斷或治療
初期●骨痛變頻繁,尤其夜間
●可能摸到小腫塊
五年存活率約60%-70%●手術切除腫瘤
●放療
●化療
末期●劇烈持續骨痛
●腫塊明顯,功能受限
●容易骨折
五年存活率低,通常不超過30%●緩解症狀
●放療
●化療
●目標治療(視情況而定)

骨癌有救嗎?如何治療?

骨癌有救嗎?這決於發現癌症的階段與類型,通常會透過手術、化療和放療等方法治療。

骨癌是否能治癒,很大程度依賴於它被診斷的階段。早期發現的骨癌,特別是還沒有轉移的情況下,治療效果通常比較好,存活率也相對較高。治療骨癌主要包括手術來移除腫瘤,如果腫瘤位置允許,會盡量保留周圍健康組織和功能。此外,化療和放療也常用於消滅剩餘癌細胞或縮小腫瘤,有時候還會用到標靶治療來對付特定類型的骨癌。

骨癌初期治療方式

  1. 手術切除:在骨癌初期,如果腫瘤未擴散到其他部位,手術通常是首選治療方法。醫生會努力切除所有的癌細胞,並盡量保留周邊健康組織和肢體功能。
  2. 放療:放射治療可能用於手術前後,用來縮小腫瘤大小或消滅手術無法完全切除的癌細胞,減少復發風險。
  3. 化療:特定類型的骨癌,如骨肉瘤,可能需要化療來殺死癌細胞,有時候是在手術前縮小腫瘤,或是手術後殺死殘留癌細胞

骨癌末期治療方式

  1. 化療:在骨癌末期,化療用來控制癌症擴散和緩解症狀,雖然治癒可能性減少,但可以延長生命並改善生活品質
  2. 放療:末期骨癌常用放療來緩解疼痛和其他症狀,尤其是當癌症壓迫到神經或造成其他不適時。
  3. 標靶治療、免疫治療:這些新型治療可能對某些具有特定基因變異的骨癌類型有效,目的是延長生命和提高生活品質。
  4. 支持性治療:在末期骨癌,支持性治療(如疼痛管理)變得非常重要,幫助病患維持最佳的生活狀態,並處理治療過程中的各種症狀和副作用。

總結與建議

了解骨癌的症狀、成因和檢查方式,對於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僅管骨癌可能讓你害怕,但現代醫學已發展出多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如果你或親友有相關症狀,趕快求助骨科醫師的專業診斷和治療,早期發現和適當的治療,絕對是對抗骨癌的關鍵

板橋骨科推薦,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醫師,專長是椎微創手術專業、PRP再生、骨質疏鬆,板橋骨折骨刺推薦、運動傷害推薦,如果有任何骨頭相關問題,別忘了來找陳鈺泓醫師!

延伸閱讀
陳鈺泓 醫師
陳鈺泓 醫師
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前台大醫院骨科部總醫師。大學時是籃球校隊大前鋒、現在把運動家精神用於工作,一面追求卓越,成為少數具備脊椎內視鏡雙通道手術,以及脊椎超音波專業的資深醫師。一面擔任「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副秘書長及手術講師,協助後進醫師成長。 經歷節錄: • 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 前台大醫院骨科部總醫師 • 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副秘書長 • 歐洲創傷醫學會會員 專精領域: • 脊椎內視鏡 • 椎體成形 • 坐骨神經 • 椎間盤突出 • 超音波導引注射 • 痛風、老化 • 運動傷害 • 膝關節鏡

焦點專題

最新文章

最新影音